一种蠓虫饲养环境控制方法等10项成果推介(预披露)
一种蠓虫饲养环境控制方法等10项成果推介
一、一种蠓虫饲养环境控制方法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蠓虫饲养环境控制方法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吸血蠓;养殖;环境控制 | |
成果所属学科 | 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吸血蠓可直接侵袭人和动物,是虫媒病毒的重要载体,可对人和动物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严重时可造成疾病的大规模流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吸血蠓在医学研究及疾病传播领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获得大量的蠓虫,并且对其进行实验研究,采取人工饲养的方式,进而获取相同生长阶段、生命力旺盛的蠓虫是研究所需。但是,现有蠓虫饲养过程中,只是单一的将蠓虫幼虫放置在容器中进行饲养,由于环境控制不理想,无法饲养出大量符合要求的蠓虫。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蠓虫的饲养环境控制方法,以弥补以往蠓虫养殖过程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蠓虫养殖环境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透明的饲养箱,以及在饲养箱上设有不透光的罩子,可以通过不透光的罩子覆盖为饲养箱提供避光的环境。同时,饲养箱内设有包括:可调光的灯具,温度湿度探测仪、图像采集装置,能够对饲养箱内的湿度、温度以及发育阶段进行检测,实现对蠓虫的观测,通过检测的信息,通过饲养箱底部设有进风口注入一定湿度、温度的空气,且通过控制注入的风速,有效的为蠓虫饲养提供合理的环境。本发明控制蠓虫所需的饲养环境,能够有效促进蠓虫的繁育能力,提升蠓虫的成活率。
(三)成果转化预期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蠓虫养殖环境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的蠓虫,来控制所需的饲养环境,能够有效促进蠓虫的繁育能力,提升蠓虫的成活率。吸血蠓在医学研究及疾病传播领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能够进一步获得大量的蠓虫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采取人工饲养的方式,进而获取不同生长阶段、生命力旺盛的蠓虫是研究所必需。本发明专利属于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可以开发成为产品,提供给疾控中心、农业农村局、海关等单位进行吸血蠓养殖使用。在本专利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研发涉及科学技术难度较小、生产工艺也不难、所需材料也简单,若经成果转化可以推广应用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改进目前吸血蠓养殖方法及条件的成本高昂、数量少等缺点,方便技术人员操作,从而提高蠓虫养殖成功率,促进病原生物学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取得广泛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向相关公司转让该专利,由公司根据应用推广前景批量生产,从而获得转化经济效益,根据样品的使用情况,不断改善现有产品技术,增强产品性能和适用性,控制产品工艺及质量体系,具备市场准入条件后可大规模生产销售,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一种热刺痛仪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热刺痛仪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热刺痛仪;疼痛;实验鼠 | |
成果所属学科 | 玻璃仪器制造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热刺痛仪采用微电脑控制方式,可自动测定大小鼠在自由状态下足底光热刺激痛阈时间,操作简便,并且可自动得出测定结果。在科研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需求,常需要使用热刺痛仪对实验动物的热痛阈进行测量,以研究镇痛药物的效果,但是在实验中,当实验鼠刚进入测试箱或被热刺痛后会由于应激反应而产生排泄物,排泄物残留在测试箱内会影响测量精准度,如清洗测试箱,需将小鼠移出测试箱后再对测试箱内的排泄物进行清洗,会影响实验进程。本成果是一种热刺痛仪,包括联动机构和测试箱,测试箱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加热带和两个传动轮,其中一个传动轮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两个传动轮转动连接在测试箱内,两个传动轮包括光滑部和啮合部,加热带套接在两个光滑部外,联动机构包括固定轴和滑板,滑板的一侧设有啮齿,滑板上设有贯穿滑板的连接槽,固定轴滑动连接在连接槽内,啮齿与啮合部啮合,滑板远离啮合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清洗杆,清洗杆转动连接有清洗刷,清洗刷与测试箱的内壁贴合,测试箱的下方设有收集槽。本热刺痛仪便于清洗测试箱从而避免实验结果被排泄物影响。
(三)成果转化预期
本成果作为一种热刺痛仪,是对目前国内外产品的很好的更新迭代,若本成果实现转化,生产成产品后,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同时,本产品采用的是高透热玻璃,可以有效地减少热能损失,起到很好的节能环保作用。此外,本成果的清洗杆转动连接有清洗刷,清洗刷与测试箱的内壁贴合,测试箱的下方设有收集槽。可自动清理并收集实验鼠的排泄物,可以有效降低实验人员手动清理排泄物的频次,也可有效降低实验人员病原菌感染风险,同时,可有效提升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实验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三、一种实验室废液回收台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实验室废液回收台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废液;回收台;控制器 | |
成果所属学科 | 模具制造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废液回收台,包括耐酸碱水池、报警器、回收台、倾倒槽、桶盖、水位控制器、不锈钢伸缩管、耐酸碱纯胶管以及电子式水位开关,回收台上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倾倒槽,耐酸碱水池下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报警器,桶盖下端面右侧安装有电子式水位开关,桶盖内部中间位置粘接有耐酸碱纯胶管,回收台内壁上侧焊接有不锈钢伸缩管,回收台内壁右侧安装有水位控制器,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废液收集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溅出,并且不具备水位报警能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不仅方便对废液进行收集,还具备水位报警能力,构造简单,实用性强。在实验器材技术领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四、一种食用菌出菇大棚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食用菌出菇大棚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高效集成;空间利用;食用菌;出菇;种植 | |
成果所属学科 | 食用菌种植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在传统简易出菇大棚的结构基础上,对棚顶进行简易改造,使其在适当增加建棚成本的基础上,更高效的控制棚内温度,从而满足食用菌的生长的技术问题。同时,棚顶设计为无土栽培平台,开展无土蔬菜种植,实现一棚双用,充分高效利用农业设施,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实现增收增产的目的。
(三)成果转化预期
该专利能够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更好的控制食用菌出菇条件。同样的土地面积,产量提高30%以上。同时,用无土基质作为棚顶,相当于加厚了棚顶,棚内温度湿度更容易稳定控制,食用菌出菇将获得更好的效果,预计食用菌出菇率能提高20%。经济效益:同样的土地面积同时开展食用菌和蔬菜种植,亩产增收3000-5000元/亩·年。
五、一种收集燃煤PM2.5的高效电燃炉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收集燃煤PM2.5的高效电燃炉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燃煤;尾气;PM2.5;含量检测 | |
成果所属学科 | 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集燃煤PM2.5的高效电燃炉,包括炉体,炉体顶部连通有流速加快通道,流速加快通道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上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冷却管组件、PM2.5检测端、排气滤芯;炉体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发热丝、托板、进风通道、反热板,炉体侧壁可拆卸连接有加料挡板,加料挡板垂直固定连接有物料存放板,物料存放板为镂空结构,物料存放板位于发热丝上方,进风通道贯穿炉体侧壁;进风通道上设置有促进均匀燃烧的送风结构。本发明能够实现燃煤的高效燃烧,并实现精确测量燃煤PM2.5的目的。
(三)成果转化预期
科研学术效应:本发明能够实现燃煤的高效燃烧,并实现精确测量燃煤PM2.5的目的。PM2.5主要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产生的细颗粒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经济效益:根据功率跟电压,价格定为1000-2000不等,预计国内科研市场可带来经济收益为10-20万元/年
六、一种同时多点切取菌饼的装置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同时多点切取菌饼的装置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菌饼 ; 切取器; | |
成果所属学科 | 保健食品制造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该专利为同时多点切取菌饼的装置,能一次性对整个培养皿或者目标区域的培养物切取相同规格菌饼。包括耐热棒状手柄,有一定隔热的金属板和带弹簧切取菌饼管。在其最上端有一个可进行高温灭菌的橡胶棒状手柄体,通过螺栓与一个耐反复灼烧圆柱形金属板相连,金属板下端有多个中心点间距至少8 mm的螺栓孔,每个螺栓孔与一个内部带有耐灼烧弹簧推杆、上侧边带有排气口和下端带有缺口的圆柱体切取菌饼管相连,切取菌饼管多个,每个均相同,由螺栓连接到金属板上。有益效果:金属板根据培养皿大小设成不同规格,并根据需求安装切取菌饼管,通过一次操作同时实现对整个培养皿或者目标区域的菌饼切取,操作效率高,省时省力,灵活应变,实用性强。
七、一种蛙类手术板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蛙类手术板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其他 | |
成果关键词 | 动物实验;手术板;蛙类 | |
成果所属学科 | 普通高等教育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手术板在解剖及生理学实验中,常用于蛙或鼠类等小动物固定及操作,其结构对于取材或进行动物实验的观察及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而目前的蛙类手术板主要由木板 和玻璃板组成,存在对不同大小的蛙的普适性不佳,且在需要任氏液的解剖过程中,由于玻璃板对任氏液的留存效果不佳,容易使标本失去活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蛙类手术实验中标本活性保存较长实验的方法,以弥补以往蛙类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种蛙类手术的蛙类手术板,该方法采用在进行蛙心类实验时,将橡胶副板插入副板槽中,橡胶副板顶部与固定台平齐,将蛙放置于橡胶副板上,将其四肢固定于固定台上固定件上,通过固定件将蛙固定于合适的体位,随即进行手术,由于固定件是可拆卸的,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固定台的不同位置处,以匹配不同体位、不同大小的蛙的固定。而在进行骨骼肌收缩等试验时,需要将橡胶副板替换成玻璃副板,由于玻璃副板的顶部的高度低于固定台,即玻璃副板与副板槽之间形成一个具有深度的存储凹面,所以将任氏液放入其中,可以很好的留存任氏液,以保证标本活性。
(三)成果转化预期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种蛙类手术的蛙类手术板。本发明专利属于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可以开发成为产品,提供给普通高等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在生理学课程实验中使用。在本专利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研发涉及科学技术难度较小、生产工艺也不难、所需材料也简单,若经成果转化可以推广应用于高等学校,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性、保证实验结果都稳定性,促进生理学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取得广泛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向相关公司转让该专利,由公司根据应用推广前景批量生产,从而获得转化经济效益,根据样品的使用情况,不断改善现有产品技术,增强产品性能和适用性,控制产品工艺及质量体系,具备市场准入条件后可大规模生产销售,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八、一种心内科用超声检测床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心内科用超声检测床 |
成果所属单位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心内科;超声;检测床; | |
成果所属学科 | 临床医学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一种心内科用超声检测床,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限位机构设置在滑块上;螺栓螺纹旋接穿过滑块后,利用轴承插设在安装块内;支撑框固定在安装块上;伸缩框的下侧横板活动设置在支撑框内,伸缩框的上侧横板与支撑框的内腔底部活动贴合设置;一号活动板活动设置在伸缩框上的凹槽内;一号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一号活动板底部,一号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伸缩框后,伸设在伸缩框下方;一号弹簧分别左右对应设置在一号活动板与伸缩框上的凹槽内腔底部之间;卡板固定在一号连接杆位于伸缩框下方的一端上;卡齿设置在支撑框底部,且卡齿与卡板相互啮合;设计合理,可以对医生手臂进行支撑,避免悬空操作,方便调节。
九、一种新型智能饮水机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新型智能饮水机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 |
成果关键词 | 伺服电机;液压杆;电磁控制阀;分流阀;微型液泵 | |
成果所属学科 | 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饮水机,其结构包括控制机构和调节机构,通过设置了控制机构在饮水机前端,通过控制对中照射仪发射激光在地面上,并通过传感摄像头对对中照射仪照射的桶装水进行传感,然后通过伺服数据器对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设置了调节机构在饮水机内部,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传动转轴和第一转动架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第一液压杆的延伸动作推动第二转动架进行位移动作,通过设置了导流机构在饮水机内部,通过微型液泵将液压油箱内侧液压油送入分流阀内部,通过设置了夹紧机构在第二转动架通孔内侧,通过第二液压杆带动两组限位夹环和橡胶垫层对桶装水进行夹紧动作。
十、一种亚砜还原酶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一种亚砜还原酶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
成果所属单位 | 遵义医科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生物与新医药 | |
成果关键词 | 手性亚砜;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生物催化;生物制造; | |
成果所属学科 | 生物药品制造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手性亚砜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手性中间体和辅剂、手性配体、催化剂以及临床药物,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尚缺乏高效绿色的手性亚砜制备手段。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砜还原酶,该酶课有效应用于R构型手性亚砜的生物催化制备。目前,团队通过对酶促反应体系的优化,以及酶的定向进化改造,可实现30种以上常见手性亚砜化合物、以及2种手性亚砜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高选择性绿色制造。同时,反应体系的底物浓度可高达100 g/L,是目前所报道的大部分生物催化体系底物浓度的100倍以上,具备极高的生产效率,相比目前的其它制备体系优势明显。同时,该体系以水为介质,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反应时间短(4-6小时即可实现100 g/L底物的完全转化),操作简便,成本极低。此外,该体系易放大,实验室小试阶段可轻松实现50 g底物规模的手性亚砜制备,产率接近理论最佳值。
三、成果转化预期
鉴于手性亚砜物质在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本技术所展现出的优势,该技术预期能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该技术的转化推广,将有效克服传统化学合成所带来的高污染、高成本等不足。据了解,目前国内尚无工业化应用的手性亚砜生物催化合成技术,而国际上也仅有极少的手性亚砜生物催化合成技术应用。而相比其它技术,本技术手段优势明显,具备较好的转化经济效益。
特别声明
1.本公告仅对成果进行推介,接受意向方咨询与洽谈,以上介绍中的内容仅供参考。
2.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通过自身网站及相关媒体发布的项目信息并不构成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对任何项目的任何交易建议。意向方应不依赖于已披露的上述信息并自行对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和充分了解。
项目联系人 :赵经理
联 系 电 话:15085914974